“入世大盘点”② :20年风雨兼程,寿险业曾经有多疯狂?
人寿保险
从“理财为王”到回归保障
对于我国人身险市场来说,人寿保险无疑是地位最高的险种,截至2020年末,3.17万亿元的寿险保费规模中,人寿保险贡献了近2.4万亿元,占比超七成。伴随中国“入世”,受益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,20年来,人寿保险也跑出了17.62倍的保费增速,为拉动寿险业整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总结人寿保险近20年的发展路径,可以说,是一条从注重财富管理,到找回保障本源的回归之路。这当中,以投连、万能、分红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,一度主导市场,先后经历了三次起伏。
第一次起伏发生在21世纪初,彼时的寿险产品,正处在高定价利率滑落后的新一轮产品转型潮中,在此期间,受益于股市的一路上扬,兼具人身保障及投资理财属性的投连、万能、分红险相继登上历史舞台,成为市场上的当红“花旦”,一度拉动人寿保险保费激增。2002年末,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关口,同比大增61.02%,创下20年来最大保费增速。
然而,高增长下也暗藏隐患,2001年7月,股市行情发生反转,因国有股减持引发暴跌,投连险收益随即由正转负,终致发生大规模集体性退保事件。这一行业性“伤害”,在2004年达到极致。数据显示,截至2004年年末,人寿保险全年保费增速降至个位数,仅有6.8%,较上一年末28.71%的增速水平相去甚远。
2008年,人寿保险迎来第二次飞跃,这次依然源于理财型保险的爆发式增长,凭借2007年牛市积累的较佳业绩,吸引大批消费者投保,截至2008年末,人寿保险保费规模突破6600亿元,同比大增49.18%。
但可悲的是,2008年,同样也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年,A股开启熊市模式,随后几年险资投资收益一路走低,理财型人寿保险风光不再,特别是2011年,在投资低迷和营销员锐减的双重打击下,当年保费收入录得-10.16%的负增长。
到了2015年,又是一次A股牛市高潮,理财型保险再度活跃,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是中短期存续型万能险。当时,部分较为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,一度以万能险高收益为噱头,试图弯道超车冲规模,由此也拉动了当年人寿保险的保费增速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末,人寿保险保费规模达1.74万亿元,同比增长31.37%。
万能险高歌猛进的同时,险资频向二级市场举牌,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也引起监管的高度关注。2017年5月,监管对万能险等中短期存续产品作出规范,强约束下万能险逐渐谢幕。
自此,人寿保险市场开始回归保障本源,在经历了2018年保费负增长的阵痛期后,险企通过发力保障性较强的终身寿险、定期寿险等产品,摆脱了对理财型保险的依赖。
健康险
后起之秀 渐成第二增长曲线
相较于人寿保险的几经起伏,在摸索中前进的健康险宛如新时代的宠儿,搭乘着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政策东风,近几年驶入发展快车道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末,寿险公司经营的健康险保费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,达7058.5亿元,占寿险业整体保费规模的22.3%,较2001年末4.28%的比例大幅提升。
纵观健康险近20年的发展,其真正迎来跨越式增长的时点,是在2016年,正是在这一年,国务院印发了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,提出鼓励企业、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;丰富健康险产品,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;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、体检、护理等机构合作,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;到2030年,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,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。
随后,嗅到政策机遇的险企们积极开发健康险产品,截至2016年末,健康险保费规模突破3700亿元,同比大增71.37%,增速创下2004年以来新高。
不过,彼时保险机构销售的健康险,仍大多以理财型产品为主,这也间接导致,2017年监管约束万能险等理财产品下,健康险保费增速迅速走低,当年保费增速仅有6.76%。
2018年,健康险重新企稳,当年,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,实施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同时在“保险姓保”的监管路线指引下,以重疾险、医疗险为代表的保障型健康险迎来大发展,成为各大保险公司布局的重点。数据显示,2018-2020年末,健康险连续三年位列各类人身险保费增速首位,分别达22.11%、27.7%和13.38%,成为寿险业新的增长点。
从发展模式上看,健康险业务也不再拘泥于仅销售保单,诸多险企纷纷借助科技、医疗等资源优势,链接大健康、养老产业,打造闭环生态。
意外险
发展滞后 捆绑乱象频出
在整个人身险体系中,意外险被视为最不可或缺的险种,关系到消费者最基本的人身保障,但从近20年的保费数据来看,意外险的规模整体依然偏小,发展较为滞后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末,寿险公司经营意外险保费规模633.21亿元,占寿险业整体保费的2.64%。若加上财险公司经营意外险的保费规模,也尚不足1200亿元。
作为人身险产品中的“刚需”险种,且保费较为低廉,缘何多年来,意外险会长期遇冷,难以得到规模化发展?
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,主要有以下几点:
事实上,近年来,对于意外险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,监管也在加快推动改革。2020年3月,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》,提出了“到2020年底,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建立,发展环境持续优化,产品供给更加丰富;到2021年底,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健全,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,市场格局更加规范有序,服务领域更加广泛,广大群众更加认可。”的改革目标。
随后,2021年9月,《中国保险业意外伤害经验发生率表(2021)》也正式发布,这不仅有助于意外险的产品开发和定价更加规范透明,同时也为市场主体进行差异化、精细化定价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结 语
我国“入世”的20年,是国民经济腾飞的20年,也是寿险业蓬勃发展的20年。展望未来,找准市场定位、立足保障本源,将是寿险业长期不变的底色。在这一底色之上,画出一条向上的高质量发展曲线,也将是寿险业接下来为之奋斗的目标。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
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群探讨
交流:请添加微信号 Azhihuibao
往期回顾
迎战山西暴雨,保险接报案超4100件!家财险能否“保住”冲走的房子?
周评 | 特斯拉卖保险越来越像回事!“新车险”是画大饼还是真香的奶酪?
互联网信保回弹,上半年骤增160%!科技加持,能否持续回暖?